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

 市場預測7月CPI漲幅接近6月 8月加息預期增強

 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(CP I)將于8月9日公布。從記者掌握的10多家研究機構的預測結果看,基本上預計7月CP I漲幅接近6月,分歧在于具體數字會比6月小幅回落還是再創年內新高。鑒于7月CP I漲幅仍可能處于高位,市場對8月再次加息的預期增強。
預測7月CPI漲幅接近6月多家機構判斷,7月C PI同比增幅將只與6月相差0 .1個百分點至0.2個百分點。
國泰君安證券預測7月CPI同比增長6.3%,增幅較6月下降。報告表示:7月第2周,豬價出現回落,同時該周也是商務部監測的食品總價格在近1月內首次環比下跌;而生產資料價格雖連續兩周環比上升,但整體來看價格上漲壓力并不大。
北京領先國際金融資訊公司預測的數據與國泰君安相同。北京領先國際金融資訊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董先安對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表示,商務部食用農產品(16.98,0.03,0.18%)價格顯示,7月前3周糧、油、肉、禽、水產品同比繼續上升,蔬菜同比明顯回落。農業部公布的7月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周環比分別為0.7%、-0.2%、 -1.1%、-0.9%。綜合商務部、農業部數據,7月食用農產品同比低于6月。預計7月C PI食品分項同比上漲14%,綜合考慮7月CPI在6.3%附近。
元富證券表示,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將6月C PI推至6.4%的高位,但是無論從翹尾因素上看還是從新漲價因素上看,C PI均已在6月見頂。7月前2周盡管食品價格尤其是豬肉價格環比漲幅已經趨緩,但是同比漲幅仍然不低,預計7月CPI為6.2%。
國海證券也認為,7月份C PI整體仍將處于高位,同比值將在6.2%至6.4%之間,回落幅度并不顯著。整體看,食品類CPI同比預計上漲14%左右,非食品類C PI同比將維持6月的水平。華泰聯合證券預計7月C PI同比上漲6.2%。
不過也有機構認為7月CPI同比增幅將再次創出同比新高。如興業銀行(13.31,-0.05,-0.37%)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(微博)對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表示,CPI在6月份創出新高后,預計在7月還將繼續上沖至6.5%左右的水平,環比也繼續顯著高于歷史正常水平。
東吳證券預計7月CPI同比增速在6.5%至6.7%的水平,再創新高可能性加大。分析師黃琳稱,7月的物價形勢非常嚴峻。從商務部公布的數據來看,前3周豬肉和蛋類環比漲幅較6月有所收窄,但是食用油、禽類的環比漲幅已經超過6月,蔬菜和水果的環比降幅也低于6月。在新漲價因素不斷顯現的背景下,7月C PI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可能接近15%。
從C PI非食品部分來看,首先生產資料價格已經連續兩周環比上漲,C PI非食品部分價格環比或再度上行;其次7月季節性因素非常強,從過去5年的情況來看,7月平均環比漲幅達到0.14%。預計7月非食品價格環比漲幅接近0.2%。
判斷三季度物價上漲壓力仍大不僅是7月的C PI漲勢仍然強勁,專家預測整個三季度物價上漲壓力都會很大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(微博)表示,6月C PI同比漲幅達到6 .4%,主要是受以豬肉為首的食品價格上漲的帶動。在7月份,即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能對沖一部分漲價因素,翹尾因素也有所回落,C PI大概也只是較6月輕微的下降,預計仍在6%以上。三季度物價漲勢可能仍然較高,同比漲幅超過5%。
中國銀行(3.06,-0.02,-0.65%)總行戰略發展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也判斷:三季度,全國通脹壓力依然較大。他對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說:表面上看,今年物價還是屬于結構性上漲,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價格上漲引起的。但實際上,我國物價正在由結構性上漲向全面上漲轉化。今年以來,煙酒及用品、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、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、交通通信等四大類消費品價格漲幅均一直為正,物價全面上漲的特征越來越明顯。
周景彤認為,三季度影響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包括:一是食品價格將維持在高位運行。受自然災害頻發、游資炒作等因素的影響,短期內大米、蔬菜、水產品和中藥材等價格很難下降。同時,由于豬肉在我國消費籃子中的比重高達9%,近期和未來一段時間豬肉價格的高漲對C PI的影響也不容忽視。國際方面,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,因全球糧食庫存下降、總需求增加且農作物總產量增幅有限,預計2011年下半年到2012 年,全球食品價格將維持在高位運行。
二是中長期來看,受劉易斯拐點臨近、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影響,勞動密集型產品將面臨長期上漲壓力。三是流動性總體過剩的局面不會改變,物價上漲的貨幣條件和基礎依然存在。四是PPI增長較快,向下游傳導壓力依然巨大,傳導的過程還將持續。
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也對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表示:物價上漲仍然是今年中國經濟的大問題。
他說,當前物價上漲原因較為復雜。從國際上看,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后,各國的應對辦法主要是多發行鈔票,這導致了全世界性的流動性過剩,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。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進口大國,所以多數時候只能被動的接受漲價。
從國內來看,貨幣同樣超發。這是為了戰勝危機不得不付出的成本。但是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我國農業基礎薄弱。當前中國從事農業的人口含全國人口的一半左右,但是農業產值只占G D P的不到10%。
姚景源認為,今年的物價調控目標“有難度,能實現。”說有難度,一方面是因為面對輸入型通脹,中國只能被動接受;另一方面,中國薄弱的農業基礎也非一兩天就能夠改善。
但是有利的條件也是兩方面:一是中國連續4年糧食產量超過1萬億斤,當前庫存儲備糧達到30%,遠高于18%的國際平均水平;二是國內市場總體供略大于求的格局也未改變,尤其是在工業消費品市場。
預期8月可能再次加息隨著多家機構預測7月C PI同比漲幅仍可能處于高位,市場對8月可能繼續加息的預期正在增強。
尤其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(微博)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支持中國上提存款利率徹底告別負利率,被市場認為是中國央行進一步上提存款利率的暗示。
近日,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經濟學家也持類似看法。如巴曙松就對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表示,如果三季度3個月的C P I同比漲幅都在5%以上,應該有一到兩次加息。一方面,物價漲幅仍然處于高位,加息有利于抑制通脹的預期;同時,由于市場上真實的資金利率水平有明顯上升,加息只是矯正負利率,縮小和市場融資利率差距的政策動作,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倒有限。
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同樣認為“貨幣政策要多用價格手段,少用數量手段。”他對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說,當前中國對通貨膨脹的原因在認識上沒有統一。主流的觀點認為通貨膨脹是一個貨幣現象,但是說不清楚什么是流動性過剩,多少才不過剩。現在物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成本推動的。所以對應的調控政策應該是貨幣政策要靈活,財經政策要穩健。
魯政委也說:“考慮到目前防通脹仍然是第一位的任務,而目前物價形勢的發展也意味著全年C PI控制在5%以內的任務會相當艱巨,因此我們預計8月份將會繼續加息,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不會提高。加息對導致小企業困難原材料價格上漲、勞動力成本上漲過快、招工難等因素廢五金回收,都會有一定的抑制效果;更為重要的是,加息總體上有利于遏制對資產濃烈的投機氛圍,有利于企業經營重歸主業;同時,加息減少大企業對有限信貸資源的過度占用,有利于實現寶貴信貸資源更多向中小企業分配。”
另外,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、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日前通過其微博稱,當前最需要的就是減少存款負利率,防止高C PI引發超前消費或投資所帶來的二輪通脹。
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最新報告稱,負利率非但不會刺激當期消費的增加,反而削弱了居民未來的消費能力。食品價格漲幅較高對其他消費的擠占影響已逐漸顯現。工業用品、服務價格和資源價格全面上漲,導致居民實際消費能力銳減,挫傷了消費者的信心,個人消費行為趨于謹慎。建議為確保居民財富保值增值,央行應再加息1個百分點至2個百分點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